邮箱:public_yc@163.com
34.上海有机所赵新研究员、吉林大学吴宗铨教授、西北大学/郑州大学韩英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孙庆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江华教授来我校学术报告
2025年4月18日至19日,受四川大学杨成老师邀请,上海有机所赵新研究员、吉林大学吴宗铨教授、西北大学/郑州大学韩英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孙庆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江华教授来我校学术报告,老师们优秀的工作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各位老师就大家的疑问给予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赵新研究员199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在上海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5月起在上海有机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9)”等项目资助。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多孔聚合物和有机超分子化学。与会期间,赵新研究员就《多级孔二维框架高分子》 一题做报告分享,引起了参会者的强烈兴趣,并就大家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吴宗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敖庆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01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6-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博士后。2011-2021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2022年入职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主要从事手性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与会期间, 吴宗铨教授就《螺旋高分子精准合成与手性功能》一题,对螺旋高分子的精准合成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韩英锋教授,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Fellow、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获批西安市功能超分子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学科引智基地(省弓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负责人、国家“英才计划”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结题优秀)、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洪堡学者。担任Chin.J.Chem.(综述类副主编)、Sci.China Chem.、Chin.Chem.Lett.、J.Saudi Chem. Soc.、Chin. J. Struct. Chem.Aggregate、SmantMat等杂志编委/青年编委、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无机化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功能导向的有机金属化学、超分子化学、自由基化学及智能化学研究。在包括J.Am.Chem.Soc.、Angew.Chem.、Natl.Sci Rev、Sci China Chem.、Chin. J.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应邀为Acc.Chem.Res.、Chem.Rev、Chem.Soc.Rev.等期刊撰写相关研究进展。2021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获得者。
与会期间,韩英锋教授就《有机金属超分子化学》一题做报告分享,引起了参会者的强烈兴趣,并就大家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杨清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化学学院副院长。199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9年先后在法国路易斯巴斯德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到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调动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光化学,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文章13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2)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英国皇家学会的牛顿高级学者基金(2015),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青年奖(2021)。与会期间,杨清正教授就《I-型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一题做报告分享,并就大家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陈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刘有成院士、徐建华教授。1994-1996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导师:黄志镗院士;1998-2001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系博士后/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先后任职副研究员(1996.10)和研究员(2000.12)。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大学雁翎奖、北京市优博论文导师奖等。目前主要研究兴趣:1)基于新型大环芳烃的超分子化学;2)圆偏振发光材料与器件;3)螺烯化学。已发表论文350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5000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与会期间,陈传峰教授就《新型大环芳烃及其分子识别与组装研究》一题做报告分享,为大环芳烃的合成、分子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孙庆福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务委员,结构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生于山东曹县。2011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011年到2013年在东京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引进到物构所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及超分子结构化学研究,在Nature Synth.,JACs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担任Chin.JStruct.Chem.副主编、Rolxgxometallates、《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Israel J. Chem,客座编辑。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日本化学会DistinguishedLectureship Award、中科院优秀导师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与会期间,孙庆福教授就《超分子纳米容器:结构组装与功能涌现》一题做报告分享,对超分子纳米容器定向合成与组装、光电磁性能调控及特异性分子识别与仿酶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讲解。

江华,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教育部放射性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湖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工作,1998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从2001到2006年先后在欧洲化学生物研究所和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光化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2012年'百人,计划结题优秀。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13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至今。2023年获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奖。与会期间,江华教授就《功能纳米碳环化学》一题做报告分享,引起了参会者的强烈兴趣,并就大家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最后,感谢所有老师的精彩报告!
下一篇:最后一页